精品剧情在线观看_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酒店_手机在线观看av网站_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在线

咨詢熱線

15538566990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磷酸鹽的產(chǎn)生、影響及控制方法

磷酸鹽的產(chǎn)生、影響及控制方法

更新時間:2023-06-09      點擊次數(shù):2115

關于磷酸鹽

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

磷也是浮游植物的基礎營養(yǎng)元素。磷在水體中的轉(zhuǎn)化與生命循環(huán)有密切關系。磷和氮雖為同族元素,但它們的化學行為并不相同。磷在水體中形成此難溶鹽類,沉入沉積物中,因而部分退出生物循環(huán)。但在生物生命活動的參與下,天然水體各種形態(tài)的磷之間還是同樣可以構成相互轉(zhuǎn)化、遷移的動態(tài)循環(huán)體系。在藻類生長過程中需磷量比氮少,但也正因為天然水體中磷化合物的溶解性和遷移能力低,補給量及補給速率也較小,因此,磷對水體的初級生產(chǎn)力的限制作用往往比氮更強。

水中磷的產(chǎn)生

1、來自水生生物的尸體殘骸及代謝廢物

養(yǎng)殖動物、浮游動植物以及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對表水層內(nèi)有效磷的再生補給作用極大。被浮游動物吞食的細菌、浮游植物的總磷中,約50%被浮游動物以可溶性磷形式排泄釋回水中,供細菌、植物重新利用。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謝廢物內(nèi)也含有磷,同時各種水生生物殘骸及其他形式的有機碎屑也會迅速分解再生出有效磷。

2、來自沉積物及底層水

水底沉積物是地表水中有效磷的一個巨大潛在貯源。沉積物中的磷經(jīng)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作用轉(zhuǎn)化為溶解磷,通過擴散作用進入底水層,由水體流轉(zhuǎn)進入表水層。

3、來自投餌、補給水源以及人工施肥

人工施肥是補充養(yǎng)殖水體中有效磷較為快速的方法,通常是無機或者有機磷,是水中磷的重要來源。一些外在補給水也能給水體帶入有效磷。此外降雨、生活污水、工業(yè)污水、地下水都能給水體補充磷。

關于磷酸鹽檢測 

水中的磷以有機磷和無機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檢測總磷含量需要對水進行較長時間的加熱消解,通常只能在實驗室條件下完成。水質(zhì)快速檢測基本上都是測試水中的無機磷酸鹽。磷酸鹽的檢測值雖然不能確切表明水中的總磷含量,但磷酸鹽偏高卻能反映水中總磷含量偏高。

磷酸鹽理想范圍

磷酸鹽對魚類沒有毒性。然而,磷酸鹽偏高卻能導致水中藻類大量繁殖,間接影響魚的生長。過度繁殖的藻類會大量消耗水中氧氣,對魚的生長造成損害。磷酸鹽比硝酸鹽對藻類生長的影響更顯著。

一般情況下,當磷酸鹽檢測值達到1mg/L時,水質(zhì)將宜于藻類繁殖。當磷酸鹽水平達到2–3mg/L或更高時,藻類生長將難以控制,藻類爆發(fā)隨時可能發(fā)生。因此,理想的磷酸鹽水平應該是0.05mg/L以下。建議養(yǎng)殖戶使用綏凈水質(zhì)檢測儀一個星期左右測一下磷酸鹽,根據(jù)檢測值進行調(diào)控。

降低磷酸鹽水平的方法

如果磷酸鹽水平過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降低磷酸鹽水平:

1、換水:大量換水可以很快降低水中的磷酸鹽水平。但如果磷酸鹽升高的根源沒有解除,換水只會是暫時的解決辦法。

2、清塘:清除淤泥可以有效地降低磷酸鹽水平。

3、水質(zhì)處理:使用某些磷吸附劑和除磷化學藥品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磷酸鹽,但這種方法多用于水族館和小型養(yǎng)魚池。

控制磷酸鹽水平的方法

1、控制魚飼料喂養(yǎng)量 水中磷的主要來源是魚吃剩的飼料。

2、選擇飼料 魚飼料中可能使用磷酸鹽作為防腐劑。盡量選擇磷酸鹽含量低的魚飼料。

3、檢測水源水質(zhì) 避免使用已經(jīng)存在磷污染的水源。

4、慎重選擇水處理化學品 用于水處理或改變水質(zhì)的化學品可能會含有磷酸鹽的成分。在必須使用化學品進行水處理時,盡量使用磷酸鹽含量低的產(chǎn)品。當水色偏綠或者發(fā)生變化時,養(yǎng)戶的第一反應便是藻不對了。然而是不是真的藻不對,卻無從判斷。其實,簡單的磷的測量就能幫助解決這樣的問題,學會使用儀器,運用科學依據(jù)來判斷,不聽信他人的誤導,才能實現(xiàn)科學養(yǎng)殖。

豫公網(wǎng)安備 410304020002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利辛县| 延吉市| 久治县| 芦山县| 萨迦县| 常山县| 保亭| 定南县| 康马县| 唐海县| 加查县| 陈巴尔虎旗| 洪洞县| 诸暨市| 淳化县| 广安市| 鹤岗市| 淮滨县| 上虞市| 敦煌市| 乌拉特后旗| 古交市| 渝北区| 新邵县| 方正县| 黑山县| 亳州市| 惠安县| 铜川市| 临桂县| 噶尔县| 中山市| 昌宁县| 枝江市| 石柱| 金乡县| 高雄市| 台南县| 沂南县| 斗六市|